2019.6.16阅读 2455点赞 53 亚洲医疗器械产业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

亚洲有40多亿人口和巨大的能源蕴藏量。

近二十几年来,中国、印度这两大亚洲大国经济迅速发展,并带动周边邻国经济蓬勃发展,西方经济学家由此认识到,一个新的“亚洲时代”正在到来,而传统的由欧、美两大洲主宰世界经济的格局将随之转变,这些转变也显现在医疗器械产业上。从本文对近年来中国、印度、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等亚洲国家医疗器械产业的贸易方式、市场发展等详实的分析中不难看到,亚洲医疗器械产业存在着诸多机遇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如今的亚洲已不再是落后、不发达的大洲,而是一个充满商业机会的'新大洲’,这里已成为国际医疗器械产业的一个大市场。”美国太平洋之桥药品/医疗器械咨询公司的CEO格罗斯日前分析说,工业强盛的日本是亚洲第一大医疗器械市场,也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年销售额高达450亿美元(美国为860亿美元),其是美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出口市场,美国对日本的医疗器械出口额近年来保持在每年350亿美元左右,高于其对德国、荷兰、加拿大、英国、墨西哥等国的医疗器械出口额;中国是亚洲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40~80亿美元;比中国经济总量要小得多的印度和欲迈入“世界第七大经济体”的韩国也已成为欧美医疗器械厂商眼里的热点市场,2007年西方国家对印、韩的医疗器械出口额在18亿美元以上,仅美国对韩国的医疗器械出口总额即超过8亿美元;而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东南亚地区,也已从过去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上的“配角”迅速成长为欧美医疗器械厂商的重要客户。

现状:享有良好声誉

日本是亚洲最大的医疗器械市场。该国早已具备复杂而完善的医疗器械管理法规,以及一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故日本医疗器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良好声誉。对于欧美医疗器械出口商来说,要想将其产品打入日本市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日本对进口医疗器械产品有极其严格的审批和试验程序,更主要的是日本自身也是世界主要医疗器械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

中国:充满商业机会

对于欧美医疗器械厂商来说,中国不仅是一大出口市场,也是一大进口市场。一方面,与日本不同,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尚缺乏完善的关于进口医疗器械产品的法规制度,加上中国缺乏自行研制、生产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如CT、MRI、PET等)的能力,而国内又急需这类诊断设备,故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其迅速成为欧美厂商推销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的大市场。据美国太平洋之桥咨询公司统计,上世纪90年代,中国进口CT机的数量已远远超过除日本以外的大多数亚洲国家。

目前,欧美医疗器械厂商普遍认为,中国是亚洲商业机会最多的市场。中国不仅拥有13亿人口,而且中国政府握有巨额外汇贮备(这一点优于其他亚洲国家),故支付能力不成问题。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中国与日本一样,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在中国的很多大城市,60岁以上老人已占城市人口的16%,日本老人的比例比中国更高。老年人比其他人群更需要医疗器械产品,尤其是家用电子诊断治疗仪器等小型医疗器械产品。西方经济学家分析认为,今后中国将与日本一样,需要进口更多的植入式血管支架、矫形器械、家用电子诊断仪器、心房除颤器、心脏起搏器,以及各种大型电子诊断设备。这将为欧美医疗器械厂商创造更多的出口机会。

另一方面,与印度不同的是,中国能生产绝大多数常用医疗器械产品,尤其是中国具有全球最强的一次性医疗器械产品,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袋、普通外科器械产品、

各种医用纺织品(包括卫生棉、消毒纱布、手术巾、医用服装)的生产能力。目前,中国有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医疗器械厂商的数量超过了欧洲、美国医疗器械厂商的总和,其中200家医疗器械厂商专门从事生产一次性医疗器械产品。通过近年来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一个快速崛起的医疗器械产品出口大国,很多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医疗器械产品有出口市场,如美国临床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大部分来自中国。

印度:旅游经济刺激进口

印度虽然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人口大国,但其经济总量不足中国的1/4。近年来,印度原料药出口发展很快,但是,印度尚未建立起基础医疗器械产业,医疗器械生产是该国的一条“短腿”,其国内所需的大多数医疗器械产品由海外进口,加上过去十年来印度大力发展“旅游医疗”产业,每年有10万余欧美患者以旅游者身份到印度医院治疗,故每年可创造1.5亿美元的医疗器械产品的进口额。

东南亚及西亚:有望成为新热点

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有望成为亚洲医疗器械市场的新热点国家,经济专家预测东南亚地区医疗器械年进出口总额合计将达15亿美元以上。

西亚地区由于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蕴藏量,加上近年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暴涨,使西亚国家受益匪浅。今后,西亚将成为重要的医疗器械市场,预期西亚地区年进口医疗器械有望超过10亿美元。

机遇:“外包”业务有望继续做大

亚洲不仅是快速发展中的医疗器械市场,也是欧美医疗器械厂商的产品“外包生产”重要基地。这是因为中国、印度和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大大低于欧美国家,且劳动力技能水平较高。目前,GE、西门子、IBM等大公司已在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设立了生产线,直接在这些亚洲国家生产产品并就近在亚洲市场销售,以此节约生产成本与运输费用。

欧美厂商考虑在亚洲设立外包生产基地的另一个因素是,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已相继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法规,这为西方医疗器械厂商产品“东移生产”铺平了道路;中、印等亚洲国家已开始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医疗器械生产管理方式,故在上述亚洲国家委托生产的高质量医疗器械产品可以顺利进入国际市场销售。

据来自国外媒体的最新报道,去年美国医疗器械产品的“外包生产”占该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产值(约900亿美元)的9%,即81亿美元。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美国医疗器械公司将4%的“外包”项目分配给以墨西哥为主的拉美国家,其他项目则分配给亚洲国家。随着美商在亚洲生产规模的扩大,今后几年,美国医疗器械厂商可能会将精密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转移至亚洲国家。

上海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推荐阅读